機械工程學院成立于1997年,是天津大學最具實力的學院之一。學院下設機械工程、力學、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3個一級博士點學科和博士后流動站,含14個二級博士點、17個碩士點、4個工程碩士點,以及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、工程力學、能源與動力工程、工業(yè)設計和智能制造工程5個本科生專業(yè)。其中,機械設計及理論、動力機械及工程、流體力學為國家重點學科,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為國家重點(培育)學科,固體力學、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、工程熱物理為天津市重點學科。學院建有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、國家工科力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,以及機械工程、力學、能源與動力工程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。此外,學院建有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、機構理論與裝備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、中低溫熱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、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(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建)、天津市裝備設計與制造重點實驗室、天津市現代工程力學重點實驗室、天津市非線性動力學與混沌控制重點實驗室、科技部地熱研究培訓中心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,以及內燃動力工程學科創(chuàng)新引智基地和復雜裝備機構理論與設計技術創(chuàng)新引智基地。
學院下設機械工程、力學、能源與動力工程3個系級單位。其中,機械工程是北洋大學(天津大學前身)最初設立的4個學門之一,也是中國最早的機械工程學科。學院現有在職教工348名,師資力量雄厚,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、中國工程院院士4名(含雙聘院士1名)、國外院士1人、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7名、國家“萬人計劃”5名,優(yōu)青等四青人才12名,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首席科學家11人;教授/研究員102名,副教授/副研究員102名,講師/助理研究員46名;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38名,博導(獨立指導)167名,學術型碩導264名,專業(yè)型碩導231名?!皬碗s裝備機構理論與設計技術研究”、“內燃機高效、低污染工作機理及技術研究”、“流動穩(wěn)定性、轉捩及湍流計算”入選教育部創(chuàng)新團隊,“高效、低污染內燃動力設計理論及方法”、“高端裝備機構理論與設計”入選科技部重點領域創(chuàng)新團隊,“高端裝備機構理論與技術基礎”、“移動動力裝置高效低碳清潔利用的工程熱物理問題”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(chuàng)新研究群體。
學院現有博士生近600人(其中工程博士60余人)、碩士生近1700人、本科生1400余人,以及??粕?20人。
師資隊伍
機械工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,有教職工348名,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(周恒),中國工程院院士4名(陳予恕、金東寒、蘇萬華、金翔龍-雙聘),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(顧佩華),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名(蘇萬華),863領域專家1名(黃田),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名(黃田、王樹新、衛(wèi)海橋),“國家杰出青年基金”獲得者7名(王樹新、堯命發(fā)、王天友、陳焱、衛(wèi)海橋、汪越勝、柯燎亮),“萬人計劃”科技部領軍人才3名(王樹新、陳焱、王延輝),科技部“中青年科技創(chuàng)新領軍人才”4名(王天友、堯命發(fā)、陳焱、王延輝),“國家優(yōu)秀青年基金”獲得者8名(陳焱、焦魁、劉海濤、仇巍、王延輝、柯燎亮、劉海峰、王毅澤),教育部“長江學者獎勵計劃”青年學者1名(王延輝),國家“萬人計劃”青年拔尖人才1名(柯燎亮),教育部新世紀優(yōu)秀人才19名(宋崇林、吳志強、王樹新、姜楠、堯命發(fā)、謝輝、趙力、王天友、衛(wèi)海橋、梅江平、黃干云、楊志永、梁興雨、田延嶺、陳焱、袁德奎、焦魁、仇巍、柯燎亮),教育部跨世紀優(yōu)秀人才1名(汪越勝)。
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(chuàng)新研究群體2個,科技部重點領域創(chuàng)新團隊2個,教育部創(chuàng)新團隊3個。
教授/研究員102名,副教授/副研究員102名,講師/助理研究員46名;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38名。
博導(獨立指導)167名,學術型碩導264名,專業(yè)型碩導231名。